根据“上海交大新上院”不完全统计,2025年5月,获得融资的交大系企业共17家,其中上海国投孚腾资本领投包括智元机器人、千觉科技、肆芃科技和亘芯悦科技等4家企业新一轮融资,支持总额超过1.34亿元人民币,覆盖具身智能、生物新材料、集成电路等赛道。而这仅仅是孚腾资本以耐心资本持续助力上海高校硬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侧影。
信息来源:交大上新院官微《具身,交大领跑!本月17家交大系企业获融资,8家为具身智能企业|5月融资盘点》
硬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的背后,是孚腾资本投资策略的主动调整与深化。自2024年以来,国家和上海市层面持续加码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顶层设计,一系列鼓励创新投资的政策相继出台。在此背景下,以国资为背景的投资机构正积极重塑其投资逻辑,更加注重长期价值与产业生态构建。其中,孚腾资本与上海交通大学的深度合作堪称典范。2023年12月,在上海市副市长刘多的见证下,由上海国投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强强联合发起设立的“交大大零号湾策源基金”正式启动,旨在支持交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助力“大零号湾”高新技术企业聚集。该基金于2025年2月完成中基协备案,首批重点支持项目已在今年5月顺利完成投资交割。2025年4月,为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培育人才,孚腾资本向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并设立“上海交大孚腾卓越奖学金”。
期间,孚腾资本还联合闵金投、大零号湾专项办等单位在闵行“大零号湾”组织多场产业沙龙活动,有效促进了技术、资本、产业资源的精准对接,显著放大了区域科创生态的共建效应。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专项办公室主任、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宁表示,孚腾资本与上海交大以及大零号湾的深度合作构建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有机融合的桥梁,在加速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初创企业和创新项目提供了从创意到产品化的全方位支持。
孚腾资本的“耐心资本”实践并未止步于交大,在上海国投的支持下,围绕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公司积极挖掘科技“信号源”,紧抓高校大院大所合作机会,投资北大燕缘创投基金,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科创生态开展合作,实现重点院校的覆盖,持续将资本活水精准滴灌至更多顶尖高校的硬科技成果转化沃土。
加上此次“交大新上院”披露的4家企业,孚腾资本投资组合中高校成果转化企业已达8家(包括交大系的迪赢生物、记忆张量、诺通科技,上科大系的正序生物),既是各自细分赛道技术创新与商业化潜力的佼佼者,更高度契合上海市重点发展的“3+6”现代产业体系(集成电路1家、生物医药2家、人工智能3家、新能源1家)。以智元机器人为例,作为具身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构建了领先的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多种商用场景。智元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落地,产品售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科技创新与资本的关系,上海国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深刻指出,科技创新是多因素交织的复杂系统性过程,创新链的贯通需要充分衔接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尤其需要资本能够承受一定波动和回撤,不追求短期回报,看重长期价值。这一观点精准阐释了国资创投在支持硬科技创新中的独特定位与使命。
孚腾资本负责人表示,国内资本市场正日益认识到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在构建“百家争鸣”式创新生态中不可或缺的砥柱作用。特别是国有资本,作为与国家战略、地方产业深度融合的代表,更需要以“陪跑者”的姿态,通过“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来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突破,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并最终促进整个创新生态的繁荣稳定。这种转型,是新兴产业走向成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